 |
公司名称:北京中慧天诚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城通街26号
电话:010-89942170,89942167
传真:010-89942170
邮编:100055
手机:15652257065
联系人:刘经理
网址:www.bj-centrwin.com
邮箱:675314505@qq.com
|
 |
|
|
|
MLHT-218电阻加热纳米微粒制备实验仪_气体冷凝法制备纳米微粒
|
|
发布日期:[2013-10-06] 共阅[504]次 |
| MLHT-218电阻加热纳米微粒制备实验仪_气体冷凝法制备纳米微粒 | 型号:MLHT-218 产地: :中慧天诚 价格:面议 | | 纳米科学技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刚刚诞生并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它是研究由尺寸在0.1~100纳米之间的物质组成体系的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以及可能的实际应用中的问题的科学,它是高度交叉的综合性学科,也是一个融科学和高于一体的完整体系。 | 注:产品图片仅供参考,具体请以实物为准 产品价格仅供参考,具体请以订单合同为准 | | | 纳米微粒制备实验仪产品介绍: 在整个纳米的发展过程中,纳米微粒的制备和微粒性质的研究是zui早开展的。微粒制备的方法很多,按制备方法可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按制备路经分,可分为粉碎法和聚集法。 本实验仪采用电阻加热,气体冷凝法制备纳米微粒。 纳米微粒制备实验仪指标: 真 空 度:<0.01KPa 气体压力:0.01KPa~120KPa四位半数字显示 加热功率:0 ~200W 功率测量:三位半数字显示 电 源:220V 50Hz 纳米微粒制备实验仪实验仪器: 玻璃真空罩G置于仪器顶部真空橡皮圈的上方。平时真空罩内保持程度的低气压,以维护系统的清洁。当需要制备微粒时,打开阀门V2让空气进入真空室,使得真空室内外气压相近即可掀开真空罩。真空罩下方真空室底盘P的上部倒置了一只玻璃烧杯F,用作纳米微粒的收集器。两个铜电I之间可以接上随机附带的螺旋状钨丝H。铜电接至蒸发速率控制单元,若在真空状态下或低气压惰性气体状态下启动该单元,钨丝上即通过电流并可获得1000℃以上的高温。真空底盘P开有四个孔,孔的下方分别接有气体压力传感器E,以及连结阀门V1、V2和电磁阀Ve的管道。气体压力传感器E连结至真空度测量单元,并在数字显示表m1上直接显示实验过程中真空室内的气体压力。阀门V1通过一管道与仪器后侧惰性气体接口连结,实验时可利用V1调整气体压力,亦可借助Ve调整压力。阀门V2的另一端直通大气,主要为打开钟罩而设立。电磁阀Ve的另一端接至抽气单元并由该单元实行抽气的自动控制,以抽气的顺利进行并排除真空泵油倒灌进入真空室。蒸发控制单元的加热功率控制旋钮置于仪器面板上。调节加热器时数字显示表M2直接显示加热功率。 纳米微粒制备实验仪操作步骤: 准备工作 1.检查仪器系统的电源接线、惰性气体连结管道是否正常。惰性气体用高Ar气,亦可考虑使用化学性质不活泼的高N2气。 2.利用脱脂白绸布、分析酒精、仔细擦净真空罩以及罩内的底盘、电和烧杯。 3.将螺旋状钨丝接至铜电。 4.从样品盒中取出铜片(用于纳米铜粉制备),在钨丝的每一圈上挂一片,罩上烧杯。 5.罩上真空罩,关闭阀门V1、V2,将加热功率旋钮沿逆时针方向旋至zui小,合上电源总开关S1。此时真空度显示器显示出与大气压相当的数值,而加热功率显示值为零。由于仪器预置了不当操作报警,如果加热功率旋钮未调节至zui小,蜂鸣器将持续发出信号直至纠正为止。 6.合上开关S2,此时抽气单元开始工作,电磁闭Ve自动接通,真空室内压力下降。下降至值时关闭S2,观察真空度是否基本稳定在该值附近,如果真空度持续变差,表明存在漏气因素,检查V1、V2是否关闭。正常情况下不应漏气。 7.打开阀门V1,此时惰性气进入真空室,气压随之变大。 8.熟练上述抽气与供气的操作过程,直至可以按实验的要求调节气体压力。 9.准备好备用的干净毛刷和收集纳米微粉的容器。 制备铜纳米微粒 1.关闭V1、V2阀门,对真空室抽气至0.05kpa附近。 2.利用氩气(或氮气)冲洗真空室。打开阀门V1使氩气(或氮气)进入真空室,边抽气边进气(氩气或氮气)约5分钟。 3.关闭阀V1,观察真空度至0.13kpa附近时关闭S2,停止抽气。此时真空度应基本稳定在0.13kpa附近。 4.沿顺时针方向缓慢旋转加热功率旋钮,观察加热功率显示器,同时关注钨丝。随着加热功率的逐渐增大,钨丝逐渐发红进而变亮。当温度达到铜片(或其它材料)的熔点时铜片熔化,并由于表面张力的原因,浸润至钨丝上。 5.继续加大加热功率时可以见到用作收集器的烧杯表面变黑,表明蒸发已经开始。随着蒸发过程的进展,钨丝表面的铜液越来越少,zui终蒸发掉,此时应立即将加热功率调至zui小。 6.打开阀门V2使空气进入真空室,当压力与大气压zui近时,小心移开真空罩,取下作为收集罩的烧杯。用刷子轻轻地将一层黑色粉末刷至烧杯底部再倒入备好的容器,贴上标签。收集到的细粉即是纳米铜粉。 7.在2×0.13kpa,5×0.13kpa,10×0.13kpa及30×0.13kpa处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制备,并记录每次蒸发时的加热功率,观察每次制备时蒸发情况有何差异。 | | | http://www.ghitest.com/ProductShow_84.html | |
|
|
|
|
|